「澳门+横琴」,何以为大湾区一体化赋能?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仿如一声嘹亮号角,吹响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进程。
六年,大湾区拔节生长。这一片5.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朝着“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目标迈进,释出令世界瞩目的加速度。
作为大湾区四大合作平台之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自2021年挂牌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推进各项工作,琴澳一体化取得了积极进展。
南海之滨,各项发展成果在合作区可见可感,“澳门+横琴”乘势聚能,成为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
琴澳和鸣、深融湾区,先行先试、敢闯敢干。循着《纲要》指明的方向,琴澳一体化将持续在城市基建、规则机制、跨境生活等领域谱写协同发展新篇,为助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释放更加蓬勃有力的创造力、示范力、凝聚力。
“硬联通”
筑路搭桥赋能“轨道上的大湾区”
清晨的横琴口岸,人潮涌动。出境大厅,背着双肩包的青年通过快捷通道过关后,步行数分钟便登上澳门轻轨“横琴线”列车,经“莲花站”转乘其他线路,抵达位于澳门中心区域的公司,全程便捷、高效。
▲澳门轻轨“横琴线”
去年12月2日,澳门轻轨“横琴线”顺利开通,成为粤澳居民旅客又一个高效的出行新选择,琴澳轨道路网正式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纲要》提及,基础设施“硬联通”是推动大湾区要素高效流动的重要举措之一。三年间,合作区一直致力打造“内联外拓”的枢纽型综合交通体系,搭建联通湾区的一座座新通道。
截至去年底,随着十字门隧道建成并投入使用、杧洲隧道实现双线贯通、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工程顺利完工等一系列道路基建“里程碑”纷纷实现,合作区已完成以上述道路基建等为重点的骨干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琴、珠、澳交通互联互通,也让横琴更好地承担起澳门居民融入大湾区生活“第一道门”“第一条桥”的重任。
▲横琴口岸
扩展和完善口岸功能,依法推动在粤港澳口岸实施更便利的通关模式,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同样是《纲要》提及的重要内容。目前,合作区已全面完成横琴口岸二期工程及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二期工程重点项目的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去年全面通车,推动琴澳交通往来更加便捷;与之配套的随车人员验放厅也于去年4月正式启用,口岸通关体验和效率持续提升。
▲横琴大桥“二线”通道
交通“畅”起来,货物“动”起来,口岸“热”起来。横琴边检站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横琴口岸日均车流量分别为5200辆次和6500辆次,而2025年至今,横琴口岸日均车流量高达8000辆次,同比增长22.2%,其中澳门单牌车占车流总量的三分之二。
据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方面透露,下一阶段,合作区还将紧扣“澳门+横琴”新定位,落实4条预留联澳通道的空间位置和通道选型,同时全力推进广珠(澳)高铁开工建设,启动高铁站至横琴口岸城市轨道接驳线建设,不断开创合作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局面。
粤澳间,人流、物流、信息流持续涌动,带动湾区城市群加速融合互通。一个更加“流动”的大湾区,正加快成型。
▲琴澳璀璨夜景交相辉映
“软联通”
垒筑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新高地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要促进大湾区各类要素的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就必须持续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破制度壁垒。
近日,广东省发布第三批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横琴“分线管理”政策落地实施名列其中。
作为合作区的基石性政策,再过两周,便是分线管理政策正式实施一周年。这一年,合作区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分线管理政策的软硬件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通关监管、跨境金融管理、市场准入、民生融合等重要领域,琴澳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类要素流动越来越便捷高效,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释放出示范效应。
▲横琴口岸客货车通道随车人员验放厅
闸起闸落,车来人往,无先例可循的分线管理政策顺利实施,为“一国两制”实践开启新篇章背后,合作区一直把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工作视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推动琴澳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手段。
三年来,合作区通过各项大小切口的改革,为大湾区实现更多新的衔接、连接与融合。
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四共”)体制是大湾区建设各大重要平台中,合作力度最大、创新突破最显著的探索实践,也是粤澳双方在合作区建设中决策、执行、管理、共享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系统性合作的制度创新。如今,在合作区,“四共”体制在粤澳双方的携手下运行日益顺畅,实现了两地行政管理的深层融合。
▲横琴金融岛
以法之力,护航湾区协同融合,三年多以来,合作区持续完善法治体系建设,用好珠海特区立法权,完成澳门医疗、药学、旅游、建筑设计等领域专业人士跨境执业“小切口”立法。两批182项省级行政职权已调整至合作区执委会工作机构实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21项需国家支持出台配套政策均已落实。全国首部规范商事调解活动的地方性法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正式,助力湾区内地城市构建民商事规则衔接澳门、接轨国际制度体系。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局长钟頴仪表示,当下,合作区持续联同澳门特区政府推动机制衔接的工作,具体包括向澳门提出调法调规的建议、联动澳门政务服务跨境延伸、协同产业联动发展等。
标准通、市场通,机制顺、事业兴。伴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加速出台,琴澳两地将“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的一章,于此接连谱写出新内容。
▲俯瞰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心联通”
探路“桃花源”构建优质生活圈
湾区融通,让更多澳门居民在横琴找到了发展机遇。
“横琴是澳门青年进入大湾区很好的起点,可以帮我们去适应和熟悉,再走向更大的空间。”澳门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营运总监刘智龙说。
横琴—澳门—香港—广州,刘智龙的创业梦想从横琴出发,逐步迈向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他看来,横琴不仅是连接澳门与内地的重要桥梁,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澳门青年在横琴创业
随着琴澳双城加速一体化,民生加速融合,越来越多澳门青年选择在横琴演绎精彩人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末,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达16863人,就业人数达5297人。
放眼全岛,横琴立足趋同澳门、加强民生融合,在民生领域积极创新探索,不仅提升了两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按照《纲要》要求,“在横琴合作建设集养老、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探索澳门医疗体系及社会保险直接适用并延伸覆盖至该项目”“研究在横琴设立澳门子弟学校”……如今,这些部署规划正稳步成为现实。
不久前的开学季,经过一个假期的“充能”,孩子们回到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开启新学期,欢声笑语再度充满校园。作为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横琴学校将澳门传统优势课程结合IB国际课程,进一步推动澳门学子的全面发展。
▲横琴“澳门新街坊”卫生站
不仅如此,首批296种澳门药品从澳门跨境来到横琴,经过贴标赋码后就上架了“澳门新街坊”卫生站,趋同澳门居民的用药习惯。同时,还落地实施包括教育、养老、社区服务、国际互联网等一系列趋同澳门标准的试点政策......在琴澳双方携手突破下,以横琴“澳门新街坊”为基点,澳式生活在这里成功复刻,宜居宜业的氛围正在加速形成。
▲横琴“澳门新街坊”
未来,琴澳还将携手逐步推动“澳门新街坊”项目落地实施的各项趋同澳门标准试点政策覆盖全域,同时积极开展系统性的研究论证工作,更加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应举措、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力争实现合作区从“宜居宜业”到“乐居乐业”,成为澳门居民人人向往的“桃花源”,赋能湾区居民心相连,心相融。
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档
深圳紧扣“一点两地”推进新阶段大湾区建设
2025年,深圳将高质量建好前海、河套、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等重大平台,紧扣粤...标签:大湾区建设2天前阅读:3.45万大湾区经济网战略媒体共工新闻鹤霖两会现场采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大湾区经济网战略媒体共工新闻香港3月10日电题:共工新闻鹤霖两会现场采访吉利控...3天前阅读:5681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定档深圳 以科技创新驱动汽车产业新未来
大湾区经济网深圳电(王强)2025(第二十九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第二届中国新能...标签:2025粤港澳大湾区车展3天前阅读:2.05万大湾区经济网战略媒体澳门《红刊》名誉社长刘雅煌:续创澳门特色“一国两制”新伟绩
大湾区经济网澳门3月9日电(孙业腾)据本网战略媒体合作伙伴澳门红刊杂志社消息,在...4天前阅读:6.70万第六届大湾区女企业家木棉论坛在深举办 共话高质量发展中的"她力量"
大湾区经济网深圳3月7日电(王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与国际妇女节交汇之际...5天前阅读:6.66万大湾区经济网战略媒体澳门《红刊》访霍英东集团
大湾区经济网澳门3月8日电(孙业腾)据本网战略媒体合作伙伴澳门红刊杂志社消息,2...5天前阅读:5.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