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 低空
  • 财经
  • 科创
  • 粤政通
  • 融媒
  • 研报
  • 展会
  • 星图
  • 品牌
  • 文旅
  • 教育
  •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岭南风情 寻味广信——封开县平凤镇圩日的非遗美食烟火气

    2025-05-23 22:44西江网申请入驻>
    分享至

    每月阳历逢4、7、0的日期,封开县平凤镇便迎来热闹非凡的圩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村民已挑着竹筐、背着箩篓涌入圩市,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与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首生动的乡村圩日交响曲。

    image.png

    黎师傅制作烧猪。 通讯员 柴嘉蔚 摄

    味觉记忆:

    非遗技艺“活”在圩市

    在平凤镇蟠龙村,村民李大叔和妻子正在筛选黄瓜制作黄瓜酸,青绿色的原料黄瓜在酸水中沉浮,酸香扑面而来。

    “黄瓜极易熟透,必须当天采摘、下午腌制,以确保口感爽脆,而肉多、过大的就制成黄瓜皮。”李大叔一边熟练地分拣黄瓜,一边向记者介绍制作过程。

    在圩市一角,黄阿姨的黄瓜酸摊位前围满顾客。她手法娴熟地将腌好的黄瓜酸切片装袋。“这是祖传的手艺,酸甜爽口。”黄阿姨在圩市售卖黄瓜酸已十多年,她对自家黄瓜酸的品质充满信心。

    封开县是广东著名的黄瓜酸和黄瓜皮产地,尤以平凤镇和杏花镇的腌制技艺最具特色。当地90多岁老人陈伯介绍,当地种植黄瓜的历史悠久,但腌制技艺直到近代才逐渐成熟。

    目前,黄瓜酸制作技艺已列入封开县级非遗名录,平凤镇在继续努力,争取尽快将其打造成平岗美食的新名片。

    寻味平凤:

    圩市里的烟火气息

    每当圩日的清晨,黎师傅制作的大烧猪从炭炉中冒出香气,黎师傅不时转动铁钩调角度确保烧猪表皮金黄酥脆,肉质红润透亮。

    待食客们围聚案板前,黎师傅手起刀落烧肉切块装盘,这种“现烤现卖”的传统,至今仍以本地销售为主,成为封开圩日独有的“限时美味”。

    另一边,经营着烧鸭粉店的孔师傅翻动油锅中的鸭子。鸭皮在滚油中泛起光泽。

    烧鸭粉的精髓在于“时间管理”:鸭子先烘后炸,表皮蜜糖与热油碰撞出酥脆感;河粉需现烫,淋汁后撒上洋葱丝、紫苏丝,与烧鸭一同上桌。食客黎先生用筷子轻戳烧鸭皮,咔嚓一声油脂与米粉混合,再淋上酸辣紫苏汁中和油腻,形成独特的味觉平衡。

    平岗圩日的烟火气里,藏着乡村经济的毛细血管——从田间地头到舌尖餐桌,从非遗技艺到市井生意,每一笔交易都在重构乡土社会的生命力。

    “听说平凤圩的黄瓜酸和烧鸭粉最地道,我们特意从郁南都城赶来品尝!”来自郁南的李先生一行人穿梭在摊位间,手中已提满战利品。李先生笑道:“再带点烧肉回去,全家都爱吃。”

    坚守创新:

    乡愁与希望的传承

    新鲜的时令蔬菜、农家土鸡蛋、南药特产等琳琅满目,粮油铺里压榨花生油的香味弥漫了半条街,服装摊位上,三三两两的村民为孩子挑选换季的新衣……

    圩日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近年来,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平凤镇通过圩市推广非遗技艺,既保留了传统习俗,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我们计划把平凤镇的非遗技艺制作成短视频展示推广,希望非遗传承在坚守与创新中延续。”封开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活着的文化基因。只有让年轻人看到它的商业价值与文化魅力,才能让技艺真正‘活’下去。”

    当圩日的炊烟再次升起,黄瓜酸在陶缸中持续发酵,烧鸭粉的香气飘满街巷,烧肉的脆响回荡在晨光里——这些非遗技艺,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岭南乡村的文化续章。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图片为政企及百度图库提供。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

    京ICP备1903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