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行业新格局、探索资本新动能——第十一届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在沪圆满落幕
9月25日,由财视中国主办的“第十一届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在上海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论坛支持机构包括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城市供应链金融50人论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亚太总裁协会,合作机构包括北京一方保理、盛业科技、国金保理、兴业证券、长江资管、平安证券、国泰租赁、海富租赁、青岸投资、浙商资产/上海浙商正谏、东方金诚、华能贵诚信托、山钢租赁、华福证券、双城(重庆)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本届论坛以“破局增长困境,激活资本新动能”为主题,探讨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挑战、机遇与未来发展路径。
主办方财视中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浩发表开幕致辞,朱浩表示,资产证券化行业近年来规模迅速壮大,且未来仍有巨大发展潜力。面对行业当前存在的发行动力不足、市场流动性有限、投资者结构单一以及产品创新有待加强等问题,他提出了未来的三个重点突破方向:首先是政策重点引导的绿色金融,如绿色REITs和ABS;其次是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等新蓝海领域;第三是通过国际化与数字化,提升透明度以吸引长期资本。
财视中国作为专业的金融行业媒体平台,自2011年创立起即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多元服务。自2023年起,财视中国积极拓展出海业务,带领中国资管机构对接全球资本,致力于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 财视中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朱浩
信达证券金融产品部总经理任杰围绕“2025投资新趋势:全球视野与数字金融”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资产证券化市场正步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绿色金融、保障性住房等创新资产类别,以及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驱动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
任杰表示,自2020年起国内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传统固收类资产收益吸引力有所减弱。尽管2025年上半年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保持增长,但收益率整体承压。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境外市场。他以香港和新加坡市场为例,指出其基础设施类ABS具有国别风险分散、底层资产现金流稳定、管理人自持增强信用等特点,为境内资金提供了多元化配置选项。在数字金融方面,任杰介绍了信达证券的前沿实践。公司自主研发次级证券估值模型与智能化投资管理系统,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与风控水平。此外,信达证券持续构建AI量化投研平台,通过本地化部署大语言模型,创新提出“数字分身”理念,将成熟投资逻辑嵌入系统,形成可辅助投研决策的虚拟研究员。
任杰介绍了信达证券“锦鲤”策略品牌。公司基于自研的“FED-AI”投研平台,建立了完备的策略体系,覆盖多类资产,在债券品种上,形成ABS、跨境投资、国债期货等策略;在期权品种上,形成波动率曲面套利、Term structure、Gamma scalping等策略;在期货品种上,形成基差套利、期现套利等策略;在股票品种上,形成指数增强、量化选股、强势股等策略。目前已与资管、信托、基金等机构形成多资产多策略的合作,未来将进一步做大做强“锦鲤”策略品牌,拓展智能投资的边界。
▲ 信达证券金融产品部总经理 任杰
在“跨境ABS新机遇:打通全球资本通道,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圆桌中,璞远资产总监王子歆担任主持,与长安信托投资总监黄长清、朗姿韩亚资管基金管理中心执行董事罗捷思、青岸投资基金经理王宁共话跨境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挑战与发展前景。嘉宾表示,当下跨境ABS在连接中国企业融资需求与国际资本市场方面潜力显著,但当前在资产端与负债端仍面临双重挑战。资产端方面,境外债务人信用风险评估难度大、跨境法律追偿程序复杂以及汇率波动风险高,均为实操中的关键难点;负债端则受境外投资者准入机制、国内外利率环境差异等因素影响,存在参与渠道不均衡、资金流动效率有待提升的现象。
为增强跨境ABS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嘉宾建议从夯实底层资产质量、优化交易结构入手,严格落实真实出售和风险隔离。同时,可探索外币计价发行,并按照国际标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引入权威第三方机构为产品增信。此外,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等创新技术与ABS的结合,也有望为跨境领域带来新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中国跨境ABS在发展规模、资产类型丰富性和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前景广阔。
▲ 圆桌“跨境ABS新机遇:打通全球资本通道,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中航基金总经理助理兼不动产投资部总经理宋鑫以“公募REITs发行全面提速,REITs创新领域探索”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宋鑫表示,中国REITs市场在数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仍面临规模提升与结构优化的重要挑战,养老、文旅等新兴领域虽被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但真正落地仍需各方持续推动。宋鑫表示,当前中国公募REITs市场发行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单体项目规模有限,市场缺乏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标的。随着资产供给逐步增加,优质项目的战略配售资源日益紧俏,同时新项目的资产质量呈现下沉趋势,反映出市场仍具有较强的政策驱动特征。在创新领域方面,宋鑫重点探讨了养老与文旅行业的机遇与难点。养老REITs的发展与60后至80后人群未来的养老需求升级密切相关,但目前仍受限于土地性质复杂、产权界定不清、盈利模式不成熟以及跨部门监管协调等现实问题。文旅领域则因涉及项目公司、管委会和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面临收入结构复杂、门票上市存在政策障碍、文物保护与舆情风险等挑战,尽管潜力巨大,项目推进任重道远。宋鑫强调,REITs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底层资产及其所处行业的真实逻辑。尽管养老、文旅等领域短期内存在诸多困难,但随着政策持续完善、市场认知不断深化以及各方协作加强,这些代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方向的行业,有望在未来成为REITs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体产业的发展赋能。
▲ 中航基金总经理助理兼不动产投资部总经理 宋鑫
世联资产总经理陈迅主持“盘活存量+权益融资——消费基础设施REITs轻装上阵”圆桌,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资产证券化部企业资产证券化负责人高尧、中联基金不动产投资部执行总经理王程、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刘泰仑展开深入探讨。嘉宾表示,推动消费基础设施REITs发展,对盘活社会存量资产、拓宽企业权益融资渠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不仅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路径,也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有效举措。当前,中国REITs市场已逐步构建起公募与私募互补、多层次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其中,公募REITs为成熟稳定的基础设施资产提供了公开透明的上市通道,而私募REITs则凭借其灵活机制,在资产培育、结构创新等方面发挥独特功能。这种分层多元的市场格局,有助于匹配不同阶段、不同风险偏好的资产需求,为消费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更加精准的融资支持。尽管消费基础设施REITs前景广阔,嘉宾们也指出,该类资产因其强运营属性、现金流易波动等特点,在推进REITs过程中仍面临估值定价、持续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挑战。未来,消费基础设施REITs的健康发展,需依靠资产端的精细运营、金融端的产品创新与制度端的持续优化三方协同发力。在此基础上,消费基础设施REITs有望在深化供给侧改革、激发内需潜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圆桌“盘活存量+权益融资——消费基础设施REITs轻装上阵”
分会场供应链金融与保理资产证券化论坛(2025) 暨城市供应链金融 50 人论坛“上海月”聚焦于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与创新实践,深入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证券化工具有效激活应收账款存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推动供应链金融迈向标准化、数字化。
▲ 供应链金融与保理资产证券化论坛(2025) 暨城市供应链金融 50 人论坛“上海月”
当日的压轴盛事——“第十一届资产证券化与债券·介甫奖”颁奖典礼于晚间隆重举行,表彰资产证券化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和突出表现的机构、产品及个人,激励行业创新与发展,鼓励个人与团队追求卓越。
▲ “第十一届资产证券化与债券·介甫奖”榜单
第十一届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作为国内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领域最具影响力和前瞻性的年度行业盛会之一,为行业各方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汇聚行业智慧,共议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创新与规范发展。随着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参与机构的日益成熟以及科技应用的持续深化,资产证券化将在服务实体经济、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本内容为编辑独立观点,不代表大湾区经济网立场,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本网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大湾区经济网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