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英集团北交所IPO:核心客户业绩承压遭监管追问,座椅产能利用率连降仍逆势扩产
证券之星 陆雯燕
作为汽车座椅与汽车内外饰供应商,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双英集团”)在冲击深交所主板的进程中突然转战北交所,目前IPO已进入问询阶段。
证券之星注意到,虽然业绩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双英集团的经营成色略显不足,公司利润总额中约四成依赖安置残疾员工带来的税收优惠。双英集团核心产品座椅下属类目包含座椅总成及座椅零件,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下,座椅总成平均单价接连走低,拖累了座椅产品表现,综合毛利率增长乏力问题随之显现。此外,客户高度集中与应收账款持续增长则进一步加剧了经营风险。核心客户上汽集团(600104.SH)近年盈利大幅承压,使得双英集团的期后经营能力备受关注。
根据招股书,双英集团6.92亿元的总投资额中有98%将使用募集资金。虽然拟用2亿元“补流”,但公司却拿出6亿元闲置资金用于理财。此外,在座椅产能利用率连续走低、市占率尚未提振的背景下,双英集团逆势扩产的行为也让市场颇为不解。
税收优惠约占利润总额四成
招股书显示,双英集团是一家主要从事汽车座椅、汽车内外饰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包括各类汽车座椅总成,门内饰板、仪表板等汽车内外饰件,以及精密模具等。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座椅收入占比约七成,内外饰件的收入占比则不到三成。
2022及2023年,双英集团分别录得营收约20.51亿元、22.05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7198.91万元、1.08亿元。但业绩增势在2024年止步,当期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25.8亿元、9744.5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9.41%。2024年盈利减少主要是部分新设工厂前期实现收入较少而成本费用较大。
2025年上半年,双英集团实现双位数增长,分别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15.94亿元、3282.4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5.71%、44.98%。
证券之星注意到,安置残疾员工相关税收优惠占报告期利润总额的约四成。各报告期,双英集团安置残疾人员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金额分别为3614.96万元、4144.38万元、4448.69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4.45%、36.03%、39.59%。同期,公司因支付残疾员工工资享受工资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优惠金额分别为390.54万元、465.11万元、451.49万元,占利润总额的4.8%、4.04%、4.02%。
双英集团坦言,如果未来公司实际安置残疾人员人数大幅减少导致公司不满足福利企业认定标准,或者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将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相较于税收优惠带来的盈利支撑,双英集团主营业务正面临显著压力。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整车厂商降本需求日益增加,降价压力也逐步传导至汽车零部件厂商。
双英集团座椅业务包括座椅总成及座椅零件,其中座椅总成为核心收入。报告期内,座椅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但平均单价却出现波动,分别为80.52元/件,94.42元/件、85.65元/件。虽然座椅零件平均单价逐期增长,但座椅总成的均价却呈下行走势,分别为364.21元/件、333.2元/件、323.36元/件。
此外,模具均价也呈现大幅波动走势,报告期内分别为7.77万元/套、14.84万元/套、7.82万元/套。双英集团解释称,模具通常是定制化生产,受客户新车型的推出进度、在售车型的改款安排、原开发模具的设计变更、模具结算方式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产品定价存在较大差异。
降价压力传导至利润端,双英集团毛利率增长后劲不足。座椅、模具毛利率呈先增后降走势,2024年分别下滑至15.08%、21.23%,降幅为0.32、7.15个百分点,拖累了毛利率整体表现。报告期内,双英集团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2.17%、15.71%、16.01%,2023年及2024年增幅分别为3.54、0.3个百分点。
应收账款两年增超60%
双英集团的客户群体不仅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000625.SZ)、吉利汽车(00175.HK)、长安跨越等主流整车厂,以及佛吉亚、李尔、埃驰等国际知名的一级汽车零部件厂商,还包括比亚迪(002594.SZ)、赛力斯(601127.SH)等知名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
报告期内,双英集团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82.83%、82.78%、76.16%。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系与上汽集团业务往来占比较高有关,公司各期来自第一大客户上汽集团的收入分别为12.71亿元、12.21亿元、12.38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61.97%、55.38%、47.98%。
双英集团主要客户为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通用五菱,报告期内座椅总成销量占上汽通用五菱整车销量的比重在50%以上。然而,作为核心客户,上汽集团近年来盈利承压,2022年至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从161.2亿元降至16.66亿元,今年上半年则同比下滑9.21%至60.18亿元。
首轮问询中,北交所要求双英集团分析与主要客户交易规模是否稳定可持续,上汽集团近期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是否对公司期后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公司是否存在主要客户稳定性不足而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风险。
此外,北交所还要求说明公司在上汽集团等主要客户供应商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劣势,是否为其重要供应商,是否存在被替代风险,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是否稳定。
证券之星注意到,与大客户高度集中相伴的还有不断走高的应收账款。报告期内,双英集团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4.29亿元、6.42亿元、6.98亿元,2024年较2022年涨超60%,今年上半年则为5.65亿元。
这些应收账款主要来自上汽集团、长安汽车(000625.SZ)、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控股”)等大客户。双英集团坦言,公司存在一定的信用集中风险,报告期内前五大应收账款欠款方的占比分别为67.71%、71.92%、64.07%。而今年上半年末,公司应收账款的75.29%源于余额前五名客户。
具体来看,上汽集团报告期内均位列第一大应收账款欠款方,占期末余额的40.74%、40.96%、24.28%。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吉利控股超越上汽集团成为第一大应收账款欠款方,公司对其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26亿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37.43%。而上汽集团则为1.32亿元,占比为21.91%。
“补流”、扩产疑团待解
招股书显示,双英集团本次拟募集资金6.81亿元,分别投向双英集团新能源汽车座椅建设项目(下称“座椅建设项目”)、重庆聚贤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厂房新建项目、重庆聚贤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厂房新建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金额分别为1.84亿元、1.91亿元、1.06亿元以及2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上述项目总投资约6.92亿元,除重庆聚贤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厂房新建项目外,其余项目投入均全部使用募集资金。
从财务数据看来,双英集团资金确实吃紧。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双英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78.71%,报告期内也大致维持在80%左右。此外,长期赊账销售的方式使得双英集团现金流紧张,报告期内的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尽管今年上半年同比大增84.33%,但仍只有-2876.13万元,现金流紧张的局面仍在持续。
对于用2亿元“补流”,双英集团声称未来三年的资金缺口大约为3.53亿元。然而在IPO受理前两日,双英集团却宣布使用不超过6亿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这也让募资“补流”的合理性存疑。
为此,北交所要求双英集团说明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测算依据,结合持有的货币资金、财务状况、现金分红情况等,说明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合理性。
而在产能建设方面,座椅建设项目将新增每年40万套新能源汽车座椅的生产能力。而双英集团座椅各期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3.71%、86.24%、84.16%,同期汽车座椅在国内的市占率分别为4%、4.04%、3.81%。2024年产能利用率及市场占有率均呈现下滑态势。
对于座椅产能利用率连续下滑,双英集团解释称,主要系2022年公司座椅产能利用率已经趋于饱和,为配合业务规模扩大,公司不断提升座椅产能,但座椅产量的增长幅度低于产能的增长幅度。报告期内,双英集团座椅的产销率也并不稳定,分别为99.61%、102.22%、91.91%。
随着座椅建设项目逐步推进,双英集团未来座椅产能利用率是否会进一步走低?而在市占率未出现明显提振的背景下,加码扩产又是否会对公司的利润水平形成拖累?这无疑是双英集团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本内容为编辑独立观点,不代表大湾区经济网立场,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本网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金融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