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出境三重违规,迪奥上海公司被罚,前者母公司LVMH集团陷营利双降困境
证券之星 刘凤茹
2025年5月,迪奥在中国市场突发大规模客户数据泄露事件,涉及消费金额、偏好等高敏感信息。9月9日,据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消息,经公安网安部门调查,迪奥(上海)公司因三项违法行为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处罚——包括未通过数据出境评估、未取得用户“单独同意”即向法国总部传输数据、未采取加密等安全措施。
证券之星注意到,此次事件不仅暴露奢侈品牌在数据合规领域的系统性漏洞,更与其母公司LVMH集团业绩困境形成双重打击。受迪奥、思琳等品牌所在的核心时装皮具部门营收与利润下降拖累,母公司LVMH集团今年上半年营利双降,而业绩压力主要来自亚洲市场。
不仅迪奥,卡地亚、路易威登等同行业品牌也接连发生数据安全事件。行业人士认为,在行业整体疲软、客户规模萎缩的背景下,奢侈品牌必须重新审视真正的“高端价值”。迪奥等奢侈品牌能否在追求数字化体验的同时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已成为关乎品牌未来的关键。
迪奥上海公司存三项违法被行政处罚
回溯时间,今年5月,迪奥(Dior)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一起客户数据泄露事件,彼时多名迪奥中国区的客户陆续收到官方发送的警示短信。根据迪奥在短信中披露的信息,品牌方于2025年5月7日侦测到有未经授权的外部人员成功访问并获取了迪奥所持有的部分客户数据。此次泄露的数据范围广泛,涵盖了客户的姓名、性别、手机号码、电子邮箱、邮寄地址,以及颇为敏感的消费金额和消费偏好等其他品牌收集的用户信息。
奢侈品行业长期依赖高净值客户数据的精细化运营,此次事件暴露了头部品牌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安全隐患。迪奥在事件通报中提到“已向监管部门报备”,但未披露具体防护措施升级计划。
随后,公安网安部门组织对迪奥(上海)公司依法开展行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迪奥(上海)公司存在三项违法事实:一是未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订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或通过个人信息保护认证,违规向法国迪奥总部传输用户个人信息;二是向法国迪奥总部提供用户个人信息前,未向用户充分告知其个人信息境外接收方的处理方式,未取得用户“单独同意”;三是未对收集的个人信息采取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属地公安机关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对迪奥(上海)公司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证券之星注意到,今年奢侈品行业已发生多次数据安全泄露事件。6月,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反馈,收到了卡地亚(Cartier)发送的邮件通知,称其系统遭入侵后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导致客户个人信息外泄。邮件内容显示,“未经授权者曾短暂进入我方系统并获取了少量客户信息,我们已控制事态,并进一步强化了系统及数据的防护措施。”
7月,法国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发客户信称发生客户资料外泄事件,近42万名香港客户受影响。外泄的资料涉及客户姓名、护照号码、出生日期、地址、电邮地址、电话号码、购物记录和产品喜好资料。路易威登香港(LVHK)表示,外泄的资料不包含任何支付资讯,正通知相关部门和受影响客户。彼时,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表示已根据既定程序对LVHK展开调查,包括事件是否涉及延误通报。
母公司中报营利双降
公开资料显示,迪奥是法国时尚消费品牌,隶属于全球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主要经营男女手袋、女装、男装、男女鞋履、首饰、香水、化妆品、童装等高档消费品。
近年来,全球奢侈品市场持续疲软。据国际咨询公司贝恩相关报告显示,2024年,奢侈品市场的客户群首次出现萎缩,全球奢侈品消费者从2022年的4亿人减少至2024年底的3.5亿人,流失约5000万名客户,占全球高端消费者总数的八分之一。报告还指出,2024年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约为1.48万亿欧元,按当前汇率计算,同比下降1%-3%。市场趋势放缓,导致品牌业绩两极分化,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品牌实现了增长。
证券之星注意到,迪奥母公司LVMH集团中报营利承压。7月24日晚间,LVMH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总营收同比下跌4%至398.1亿欧元;经常性营业利润下滑15%至90.1亿欧元,净利润则下降22%至56.9亿欧元。
按部门来看,包括路易威登、迪奥、思琳、芬迪等品牌所在的核心时装皮具部门营收与利润均出现下降,上半年有机收入下滑7%至191.2亿欧元。利润率也下滑至34.7%,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尤其是销售二季度加速下滑,降幅超出华尔街预期。LVMH集团将此归因于较高的比较基数和游客消费减少。
据悉,过去数年全行业大幅提价,叠加消费者对现有产品审美疲劳,进一步拖累销售。LVMH集团时装与皮革制品部门销售额,已经连续几个季度负增长。
分市场看,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以外其他亚洲地区上半年贡献了LVMH 28%的营收,仍是该集团最大的市场,美国市场的营收占比25%,其后是法国以外其他欧洲地区贡献了17%,法国和日本的营收均占比8%。
首席财务官Cécile Cabanis表示,业绩压力主要来自亚洲,特别是日本市场因日元升值导致游客消费锐减,二季度日本销售骤降28%;中国本土则现“回暖迹象”,但仍存不确定性。
业绩压力下,LVMH集团旗下品牌还在涨价。今年4月,继路易威登启动新一轮涨价之后,迪奥也跟进涨价,品类涉及成衣、皮具等产品。
分析指出,随着奢侈品牌加速数字化布局、增强线上客户体验,大量高净值人群的敏感数据正以沉浸式服务形式被整合,但高价值数据同时也成为网络攻击者的重点目标。相比起提价策略,客户信任才是品牌最宝贵的资产之一。一旦出现隐私安全被泄露,也会在消费决策中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本内容为编辑独立观点,不代表大湾区经济网立场,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本网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金融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