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报道,近日,据财联社报道,刘强东一段7分钟内部讲话在行业内引发震动。在讲话中,他明确要求京东外卖净利润不得超过5%,并强调企业长远发展不能仅以盈利为导向。这番言论正值京东与美团在外卖领域竞争白热化阶段,被业内普遍视为隔空“喊话”美团。事实上,自2014年京东上市以来,以刘强东为首的管理层便持续推进战略变革,通过不断分拆成熟业务,试图实现“用更多业务复制京东模式,再造一个京东”的宏大目标,而京东工业的第三次港股IPO,正是这一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
京东工业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已是其在2023年、2024年后的第三次尝试。若成功上市,它将成为“京东系”第六家上市公司,进一步扩充刘强东超7300亿的资本版图。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工业在2023年获得中东财团的重磅注资——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和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共同领投的3亿美元B轮融资,对应估值67亿美元(约485亿元),这一融资不仅刷新了公司估值,也标志着其国际化资本合作迈出重要一步。从股权结构来看,IPO前京东通过JDIndustrialTechnologyLimited持股77.32%,刘强东通过MaxI&PLimited持股3.68%,中东资本与红杉中国等机构也占据重要席位,这种多元化的股权架构,既保障了京东对核心业务的掌控力,也为未来发展注入了国际化视野。
深入剖析京东工业的发展路径,其成功逆袭的背后,是对工业供应链的深度重构。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141.35亿元增长至203.98亿元,净利润更是从亏损12.69亿元实现到盈利7.62亿元的巨大转变。这种戏剧性反转,源于其将京东在消费端积累的“正品保障+高效物流”核心优势,创新性地移植到工业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的“太璞”系统,京东工业将传统工业采购的7级分销体系压缩至2级,平均交付周期从15天大幅缩短至3天。这种效率革命不仅显著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更重塑了工业供应链的服务标准。例如,某钢铁企业应用后库存成本直降40%,某新能源车企实现1小时紧急交付,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其在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强大赋能能力。从行业地位看,据灼识咨询数据,2023年京东工业以261亿元交易额在国内MRO采购服务市场独占鳌头,业务规模达第二名的两倍,充分彰显其市场领导地位。
京东工业的上市进程,也折射出当下资本市场分拆上市的热潮与深层逻辑。近年来,分拆上市逐渐成为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手段。诺力股份拟分拆中鼎智能赴港交所主板上市,歌尔微在创业板IPO撤单后也重启港交所上市进程。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全面注册制实施后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PE/VC机构而言,分拆项目因团队和业务相对成熟,具有更高的投资确定性;若投资已上市公司分拆的项目,母公司的协同效应也有助于投资机构实现更优的退出收益。历史数据显示,过去21家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成功上市的项目,退出周期约2至5年,内部收益率(IRR)平均高达55%,这无疑对投资机构具有强大吸引力。
然而,分拆上市并非一片坦途。新国九条发布后,监管层明确强调“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严监管分拆上市”,潍柴动力、卧龙电驱等公司的分拆失败案例,为行业敲响警钟。从监管态度演变来看,中国证监会对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长期持“不鼓励”且“从严审核”态度,直到近年来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与注册制改革推进,才逐步释放更多政策空间。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在分拆上市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业务独立性、合规性以及与母公司的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分拆上市有望成为上市公司产业升级、资源整合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国企改革、提升资产证券化率的大背景下,预计将有更多央国企加入分拆行列。而京东工业的上市进程,不仅关乎刘强东个人资本版图的扩张,更将为互联网巨头分拆业务上市提供重要样本,其在工业供应链领域的创新实践,也将对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编辑:徐丽丽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