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报道,在科技消费电子领域,企业与巨头的关系从来都是微妙的。九号公司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小米生态链核心成员到独立市场竞争者的蜕变。2024 年财报披露的细节值得玩味 —— 前五大客户名单里,那个曾经占据营收半壁江山的名字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国内外合作伙伴。这场堪称教科书级的 "去绑定" 战役,既展现了企业断臂求生的勇气,也暗藏着转型期的机遇与风险。
从深度绑定到战略解绑:一场不得不打的突围战
回溯九号公司的成长史,小米的烙印无处不在。2014 年那笔 8000 万美元的注资,不仅是资金支持,更像是一张进入消费电子快车道的门票。依托小米的渠道优势,九号的平衡车、滑板车迅速铺满全球市场,2019 年小米渠道贡献的营收占比一度突破 70%。这种捆绑式发展在初期确实高效,却也埋下隐患 —— 当 2020 年九号登陆科创板时,监管层曾三次追问 "对小米依赖度",足以说明资本市场的担忧。
上市即转折点。九号管理层显然意识到,作为硬件制造商,过度依附单一客户意味着定价权缺失和市场被动。2021 年开始的自主品牌战略,本质上是一场虎口脱险:2023 年小米销售额占比降至 4.3%,2024 年直接从大客户名单消失,同时小米持股比例跌破 5% 退出重要股东。这个过程中,九号不仅要重建渠道体系,还要在品牌认知度上与小米生态切割 —— 毕竟此前消费者提到九号,第一反应往往是 "小米的代工厂"。
双轮驱动的市场新局:乡镇青年与海外草坪的生意经
摆脱枷锁后的九号,选择了 "两条腿走路" 的策略。国内市场盯上了下沉市场的增量空间 —— 当一二线城市电动车市场趋近饱和时,三线以下乡镇市场的 2.5 亿适龄人口成为新蓝海。截至 2025 年 3 月,7600 家线下门店覆盖 1200 余个县市,这个数字背后是对乡镇消费习惯的精准把握:小镇青年既要性价比,又追求智能化体验,九号的电动两轮车恰好卡在 2000-4000 元价格带,用 NFC 解锁、GPS 定位等功能击中痛点。2024 年境内收入 84 亿元,占比提升至 60%,增速达 55.62%,证明这条下沉路线走对了。
公司股市行情(2025年4月17日)。
海外市场则上演着 "弃车保帅" 的戏码。曾经依赖共享出行平台的平衡车、滑板车业务,因欧美市场饱和陷入增长瓶颈,九号果断转向割草机器人。这个赛道看似小众,却暗藏千亿级市场 —— 全球 2.5 亿个私人花园中,72% 分布在欧美,而传统燃油割草机正在被智能替代。2024 年 8.61 亿元的营收、2.8 倍的增速,显示出早期布局的成效。但挑战同样严峻:宝时得、科沃斯等巨头早已深耕,且割草机器人依赖线下体验和售后服务,九号需要在渠道建设上复制国内的下沉策略,只是战场换成了欧洲小镇的五金店和美国的 Home Depot。
转型深水区的暗礁:品牌力与供应链的双重考验
表面光鲜的数据背后,九号仍需跨越两道关卡。首先是品牌认知的重塑。尽管摆脱了 "小米系" 标签,但自主品牌 "Ninebot" 在国内的知名度仍需提升 —— 调研显示,60% 的乡镇消费者购买时仍会问及 "是否小米同款",这种心智转换需要持续的营销投入。海外市场更棘手,割草机器人领域的先发优势不明显,必须在技术细节(如自动避障精度、续航能力)上建立差异化,否则容易陷入价格混战。
九号公司生产车间。资料图
其次是供应链的自主把控。此前依赖小米的供应链体系,现在需要自建或重构。2024 年财报显示,研发费用增长 32%,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核心部件自研。但电动两轮车的电池、电机,割草机器人的导航系统,都面临上游供应商的议价压力。尤其在锂电池价格波动剧烈的当下,能否通过规模采购或战略投资稳定成本,将直接影响利润率 ——2024 年毛利率 21.3%,较 2023 年微降 0.7 个百分点,显示出转型期的成本压力。
生态链企业的破局启示:从依附到共生的进化
九号的故事,为众多生态链企业提供了镜鉴。当小米生态链从 "赋能" 走向 "束缚",企业需要判断:哪些是可以长期借力的生态协同,哪些是必须挣脱的枷锁?九号的选择是:保留技术合作(如部分智能芯片采购),剥离渠道依赖。这种精准切割需要管理层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清醒认知 —— 九号的制造能力、智能化研发,才是立足之本,而非某个渠道的流量红利。
站在 2025 年的节点回望,九号的 "去小米化" 堪称成功:营收结构更健康,抗风险能力增强,且在新赛道打开想象空间。但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 —— 当国内下沉市场趋于饱和,当割草机器人竞争白热化,这家曾经的 "小米系" 企业,能否真正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全球化品牌?或许,答案就藏在每个季度财报的细节里,藏在每一款迭代产品的创新中。商业世界从不同情弱者,只奖赏那些在变革中保持清醒、勇于重构的冒险者。九号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接下来的路,需要更稳健的步伐。
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频道综合经济观察报、凤凰、网易、证券之星等媒体报道
编辑:徐丽丽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