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宇通讯:中报彰显稳健经营实力,卫星通信等新业务拓展成效初显
8月29日晚,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792,以下简称“通宇通讯”)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财报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33亿元,归母净利润2178.60万元,整体保持经营稳健,核心业务实现多点推进。
报告期内,依托传统业务的稳步增长与海外传统业务的强势扩张,各业务线协同效应持续释放。单看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归母净利润1060.41万元。
传统业务夯实营收基石,海外市场拓展增效显著
通宇通讯深耕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微波天线等传统业务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市场资源。上半年,公司基站天线及射频器件业务经营态势平稳,实现收入3.72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到71.14%。公司在基站天线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金额达4497.99万元。凭借技术优势,公司成为全球首家实现AFU天线批量商用的企业,并推出面向商用的5G基站通信大规模整列天线及射频器件、Massive MIMO基站天线等多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在微波天线领域,公司产品覆盖5GHz—80GHz频率范围,可满足复杂电磁环境下点对点传输需求,适用于数字微波中继通信干线及地面接力网络,客户涵盖国内外通信系统运营商与设备供应商,上半年实现产品收入1.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4.36%。
在国内市场夯实基本盘的同时,公司海外业务持续突破。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海外地区营收达到2.66亿元,同比增长47.77%,占总营收的比重已提升至49.93%,毛利率更是高达28.56%,较境内收入毛利率高出8.95个百分点。目前,公司成功通过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等设备集成商和沃达丰、阿联酋电信、澳洲电信、加拿大电信、挪威电信、MTN集团等系统运营商的认证,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站天线、微波天线等核心产品通过技术认证与本地化服务,精准适配海外4G/5G网络升级需求,推动其在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区域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卫星通信突破,商业化落地稳步推进
作为公司战略级布局的新兴业务,卫星通信业务围绕卫星地面站、卫星通信载荷天线及卫星应用终端等星-地-端方向展开产品研发与产业布局。根据这一战略规划,公司推出星地互联通信解决方案,覆盖地面站终端、星上载荷及终端应用核心领域。通宇通讯介绍,该方案融合低轨(LEO)与高轨(GEO)卫星技术,搭配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地面终端,具备全空域覆盖、多星快速切换、高效能低功耗等特性,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卫星互联网试验星,并进入国际主流运营商供应链体系,为战略落地提供坚实技术支撑。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地面站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交付,新中标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产业协同方面,公司同步发力资源整合以加速战略推进,通过参股卫星整星制造企业鸿擎科技以强化协同效应;与武汉洪山国资合资成立湖北中洪通宇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深化区域产业联动;并联合华真资本设立空天产业基金,其中首期资金已投向卫星通信企业上海京济通信。
2025年上半年,卫星通信业务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收入2608.0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9%,展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公司成功构建起更为完善的卫星通信产业链,今年4月成功跻身垣信应用终端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加之在蓝箭鸿擎的布局,公司已与国内前三大卫星星座计划达成全面合作,成功完成在国家重点卫星组网工程中的战略布局。
多元场景卡位,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据业内消息,通宇通讯在高铁天线领域已形成显著竞争壁垒。其研发的高增益窄波束天线,能够精准应对高铁高速移动场景下信号快速切换、多径干扰等行业难题,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保障沿线信号的稳定连续覆盖,大幅优化乘客通信体验。近期,公司中标中国移动2025-2026年高铁天线集中采购项目,金额达1.57亿元(含税),标志着该技术实力得到市场验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交通通信领域的技术话语权,为后续市场拓展筑牢根基。
另一核心产品Macro WiFi则聚焦户外复杂场景通信痛点,凭借高增益双波束天线阵列技术,实现2公里超远传输与200+用户并发接入,并通过智能带宽分配技术降低干扰。其创新性融合低轨卫星通信,构建"卫星骨干+地面接入"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搭配云管理平台实现集中管控与精准计费。目前,该产品已在东南亚完成规模化商用部署,同时进入俄罗斯、中东及非洲市场,获得当地小型网络运营商及光纤服务商的青睐,展现出强劲的国际化拓展潜力。
展望未来,通宇通讯以传统业务筑牢发展根基,卫星通信业务拓展增长边界,海外市场打开增量空间,多元业务协同效应持续释放。随着5G-A商用提速、卫星组网推进及全球化布局深化,公司有望在通信技术迭代浪潮中持续释放业绩弹性,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大湾区经济网 编辑 余芳)
免责声明:凡是标有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均为本网的文字内容原创;本内容为编辑独立观点,不代表大湾区经济网立场,文中图片为政企或百度图库公开检索及配图。其他均来自本网“授权媒体”或互联网,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本网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侵删。
大湾区经济网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