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经济网湾区财经报道,在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前两个月同比下降的背景下,广东实现逆势增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2月广东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84家,同比增长16.8%;实际使用外资233.1亿元,同比增长5.9%。这一成绩背后,是广东持续释放开放信号、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举措。近期,由跨国商协会和外资企业组成的考察团深入广州、深圳等地,在4月2日举行的外资企业“广东行”政企交流会上,十余家外资企业与广东17个部门展开深度对话,揭示了外资布局广东的深层逻辑。
大湾区经济网梳理发现,外资企业聚焦的三大核心诉求直指广东发展内核。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巨头阿尔斯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代表坦言,其在中国布局的11家合资公司中尚未落子粤港澳大湾区,而这里正是其未来战略重心。这家百年企业关注的是如何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2.0版,将自身技术优势与广东正在构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通用电气医疗系统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则计划在粤拓展供应商基地,并寻求产学研合作突破,这种产业链深度整合的诉求,折射出外资对广东制造业基础和创新生态的双重认可。
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创新优势成为外资关注的焦点。迪碧医疗、爱尔康等医疗企业多次问及大湾区医疗准入政策创新空间,加拿大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则聚焦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格兰富公司代表提出:“广东作为开放前沿,能否在准入政策上形成可复制的创新经验?”这种期待背后,是外资企业希望借助大湾区政策试验田效应,获取更广阔的中国市场通行证。值得关注的是,多家外企在交流中强调“公平竞争”诉求,GE医疗明确提出希望在设备集采中获得与民企同等标准,阿尔斯通则呼吁构建更开放的竞争环境。
面对外资诉求,广东展现出精准的政策回应能力。广东省科技厅明确承诺外资企业可享受完全国民待遇,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申报。产业配套方面,广东已形成覆盖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的产业体系,拥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深圳至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可实现30分钟供应链响应。政策层面,从《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到《吸引外资专项实施方案》,广东构建了覆盖外资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广东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4.1亿元,同比增长34.5%,占全省外资总额31.8%,印证了政策实效。
跨国企业的战略布局印证着广东的磁吸效应。澳大利亚百健士集团计划投资建设微藻研发中心,在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多地后,其首席财务官张文彬表示:“这里的投资便利性超出预期。”IBM中国公司正加速人工智能领域布局,试图将全球技术资源与广东的创新动能结合。这种从制造基地向研发中枢的转变,与广东外资结构持续优化的趋势相呼应——目前已有超过4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粤投资,累计设立地区总部型机构逾300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分析认为,广东吸引外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一方面,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产业链形成独特引力,另一方面,政府在要素保障、制度创新上的持续突破,为外资创造了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正如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国智在交流会上强调的,广东正着力推动政策红利贯穿外资企业发展全过程,这种系统性思维或将为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提供广东样本。
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当下,广东的开放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层逻辑:吸引外资不仅需要政策优惠,更要构建能与全球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的产业生态。当阿尔斯通们开始用“融入产业集群”替代“设立工厂”,当GE医疗从单纯设备供应转向联合研发,这些转变既是广东产业升级的镜像,也预示着中国吸引外资正在进入“双向赋能”的新阶段。
编辑:高小波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登资讯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平台内容仅供传播,不代表本网立场,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湾区经济网属于粤港澳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监管、粤港澳三地有关商协会支持的官方权威指定信息推进传播平台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站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门户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24 www.dwqc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2394700904@qq.com / 商务合作:15013200095